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大雅數位鑑識與舞弊偵防會計服務推薦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大雅劉滿珠會計師, 台中西屯會計師執業, 台中南屯資產分割出售諮詢

林文月:京都的庭園  日本人常常自詡:上帝創造了自然的美,日本人卻創造了庭園的美。庭園之美雖不能與自然之美相抗衡,然而卻有其獨特的境界,是屬于藝術創作的另一個空間。日本的庭園在藝術創作美的方面,的確有極高的表現;而京都庭園之豐多與美妙,則為日本之冠。在京都住了數月之后,我已深深喜愛上這兒的庭園了,它們不但成為我探尋美的對象,更成為我排遣寂寞、忘懷鄉愁的去處。多少個周末假期的下午,我徘徊在苔痕斑斕的小橋流水邊,多少個郁悒無聊的日子,我獨坐回廊,凝視著一片枯山枯水,那時,眼前的美景曾吸引我全部的注意,使寂寞遠卻,鄉愁淡去,心中只是蕩漾著美的旋律。而一個游子有太多的閑暇,太多的悶煩;于是,我開始了庭園的巡禮,逐一叩訪京都市區和近郊的名庭名園。觀覽之不饜,則到書坊去查閱有關寺院林泉的書冊,以為進一步的認識。  庭園之始,雖已不可考,觀《古事記》及《日本書紀》上所記載的“堅庭”一詞,可以想見,起初“敷土使堅”之庭,在功用上具有兩種意義:即供曝曬農作物的實用場所,及供祭祀的儀式場所,而作為祭祀之場地時,則又稱為“齋庭”或“忌庭”。換言之,庭設于屋室之前,兼具有生活的實用,與祭祀的神圣意義,所以有時在堅土之外,更旁植花木,以求美觀。現今所謂“庭”,古代日本人似乎稱之為“島”,《日本書紀》推古紀(西元五九二~六二八年)中有一段記載蘇我氏庭園者:  (蘇我馬子)家于飛鳥河之傍,乃庭中開小池,仍興小島于池中,故時人曰“島大臣”。  蘇我氏在當時日本貴族社會中,代表著開明先進的一派,他們仰慕中國文化,率先迎進佛教,并極力模仿中國式的生活;“庭”在當時本僅意謂著一塊平實的堅土,蘇我氏卻在堅土之上鑿池筑島,而贏得“島大臣”之綽號。想來這種破格的作風,也受了大陸文化的影響。推古紀二十年又有另外一段記載:  是時百濟國有化來者,其面身皆斑白,若有白癩者乎。惡其異于人,欲棄海中島。然其人曰:“若惡臣之斑皮者,白斑牛馬不可畜于國中,亦臣有小才,能構山岳之形,其留臣而用,則為國有利,何棄之海島邪?”于是聽其辭以不棄,仍令構須彌山形及吳橋于南庭,時人號其人曰“路子工”。  這樣看來,百濟國人所構山岳之形,乃是來自中國的庭園形式了。所謂須彌山,本是梵語Sumeru的音譯,又譯為“妙高山”,相傳有八萬四千四旬,為日月所棲隱之處,即佛說世界中心最高之山。而所謂吳橋,便是中國風的橋。由須彌山和吳橋所構成的庭園形式,正意謂著當時的日本在圣德太子訂定的“十七條憲法”之下,蓄意文化改革和佛教迎入的現象。事實上,蘇我氏所采池島的庭園形式本源于中國,《漢書?郊祀志》下載:  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龜魚之屬。  又《洛陽伽藍記》亦載:  華林園中有大海,即漢天淵池。池中猶有文帝九重台。高祖于台上造清涼殿。世宗在海內作蓬萊山,山上有仙人館。  則我國古代庭園中池與島,原為仙界的象征;而百濟路子工所構于日本之須彌山,乃代表佛教的理想世界,庭園在當初被視做神圣之域,蓋無二致。不過,后世作庭逐漸脫離宗教觀念,而轉為純粹美的追求,于是,池島之外,又增添花木,泉石,以求豐富的變化。天平勝寶年間的漢詩集《懷風藻》中頗多描寫庭園的詩句,如:“松巖鳴泉落,竹浦笑花新”(大神高市麻呂《從駕應詔》)、“水底游鱗戲,巖前菊氣芳”(田中凈足《晚秋于長王宅宴》)、“水清瑤池深,花開禁苑新”(石川石足《春苑應詔》)皆可以看出,這時期的庭園,其內容之豐多,與構成之講究,已遠超蘇我氏飛鳥河傍之池島了。  日本庭園,自古以來,歷奈良、平安,至鐮倉朝代,皆以池泉庭園為主流,但是在室町末期,卻出現劃時代的改革——枯山水庭園。事實上,枯山水的發源,早在平安朝時代,然而其臻于圓熟之境,則在室町末期的東山時代。枯山水所以在東山時代達于顛峰狀態,是有原因的:當時的政權操于足利氏,而足利一族雅愛中國文物,常藉中日貿易,大量購入中國書畫器物;另一方面,平安朝以來傳入的禪宗佛教也歷鐮倉、室町二期而更形昌盛,足利氏即深受禪宗文化的影響,故每好搜集趣味枯淡的北宗畫。據《君台觀左右帳記》,當時入足利氏倉庫的,計有李成、趙大年、王澗、李安忠、梁楷、牧溪、李唐、李迪、馬遠、夏珪、王輝、孫君澤、馬逵、王子瑞、王若水、高然暉諸家之作品。以足利氏在政壇的地位及影響力之大,上行下效,故當時日本的畫家如周文、云舟、如拙之輩,莫不以北宗水墨為主,而風會所趨,這種枯淡雄勁的藝術嗜好,遂成為社會一般的風尚。以池泉構成為原則的庭園設計,自然也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乃有枯山水庭園之產生。  枯山水庭園既以北宗山水墨畫之山水圖為基本精神,故其表現力求雄渾蒼勁,如大仙院方丈東庭的枯山水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庭所用庭石素材為青石,作者意圖表現北宗山水幽玄枯淡之趣味,于此可見。以大小形狀各異之青石,或直立,或倒置,縱橫羅列,構成蓬萊山水之畫面,間植樹木,更以白砂設泉流,而構架石橋,于是方丈之庭中,儼然一幅高山流水之圖呈現眼前,其創作之魄力,有更甚于水墨畫者。所謂枯山水庭園,又稱石庭,取材以石為主。凡山巖水流,皆以石砂表現,故設山則重選石與布置,設水則用白砂,而繪以水紋。京都白川附近盛產白砂,其質堅實而潔白,得天獨厚,此蓋亦京都多名枯山水庭園之原因。  北宗水墨山水特重畫面中之余白,而余白之空間構成,正符合禪宗“以心傳心”的教義,故寺院枯山水庭園之作,亦必然以余白為第一要義。在枯山水中,能表現此余白部分中者,即敷白砂之空間。發明此道理者,若非禪僧,即杰出之水墨畫家,可惜其功臣已不可考知。既然余白在枯山水庭園中如此受重視,故禪寺之庭園多杰出之白砂庭,而其選材與宗旨雖同,由于庭園之形狀大小及作庭者之嗜好差別,其效果各異,趣味亦不同。最可能表現在白砂之余白意義者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園,此庭面積約數百坪,分為南庭與東庭兩部分。南庭部分呈矩形,全庭約百分之六十皆密敷白砂,僅于東南隅設枯泉石一組,于庭中偏右處布置一扁平青石,故整個庭園予人的印象為潔凈晶瑩之白。白砂之上,以東南之石組與右側之青石為中心,用平行之線條劃出清晰紋路;近石之處,隨石形轉折,其余部分則舍變化而求簡單,僅自左至右,掃出平行線條。由于砂石之白色與帚痕之直線效果,使此南庭更形空曠蒼勁,而睇(原文為目+帝)視愈久,愈覺此庭無物之勝有物。與此異曲同工者,京都禪院庭園數不勝數,如南禪寺、龍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為主,于看似單調之白砂上,掃出漣漪式、波浪式、漩渦式、回紋式等不同的平行線條,而造成不同之效果。同屬石庭而趣味迥異者為瑞峰院“獨坐庭”與龍源院內庭:前者為寬廣之庭園,除庭中一角設山石一組外,其余一大片皆為白砂。掃出粗壯有力之波浪式平行線條,由于線條與線條之間隔較寬,故整體上造成波浪壯闊的景觀,使人面對這一大片枯海,胸中不能不有所感動;后者系寺院內庭,只有數席大小的空間,中置三石,皆小巧玲瓏,布置均衡,而中間之石,狀如指手形,若有所指示然,頗發人深省。周圍白砂,則掃出細密之平行直線條。我最愛此石庭,簡單而精致。  銀閣寺庭園亦屬枯山水,此園為足利義政晚年之別墅,作庭者系當時名家相阿彌。庭中以銀閣前堆砂成丘的“向月台”,及曲折綿延的“銀沙灘”為主題,雖然潔白一色,卻富于高低的變化。“向月台”呈圓錐形而削平其頂,底層最大部分,約需十人合抱。“銀沙灘”略呈不規則形,亦較地平面隆起,在廣大的一片白砂面上,隔間掃出平行直線條。此一高一平之白砂庭雖作于十五世紀末葉,卻意外地具備著現代抽象畫派的趣味,予人的感覺十分新穎醒目。據云足利義政當年令相阿彌作此庭,目的在藉白砂反映月光,以為月夜賞園之用,則石庭除其本身藝術美之外,又兼備實用的價值了。當皎潔的月光與白砂互映,其效果恐怕更勝于科學的燈光,古代貴族的風雅,實在令人羨慕!  枯山水庭園以石與砂為主,而白砂之上不可缺少變化之線條帚痕。畫此線條者或為寺僧,或為作庭專家,皆需要受高度技藝之訓練。而白砂之上一經畫線,往往保持多時,因此枯山水之庭園是屬于視覺的欣賞,心靈的享受,卻不準人徘徊踐踏的。在功用性質上,枯山水庭園不同于回游式的池泉庭園,它與人之間有距離存在,故為“拒人”之庭園。  雖然枯山水庭園以砂石為主,但是幾乎每一方石庭都缺少不了綠色的點綴,而談及日本庭園之綠意,除了草木之外,青苔也是構成的一大要素,尤其是京都的庭園,如果沒有青苔,勢將減色不少。苔本是繁殖于地面的一種微類植物,只要氣候低濕,可以不種自衍,但是日本的庭園崇尚蒼老之美,而青苔非歷時長久,不能蔓衍,因此它也就變成了代表庭園歷史的一種標志了。京都三面環山,處于盆地中心,故終年多雨潮濕,適于苔的生長繁殖,尤其山麓之區,青苔密生,最為可觀。由于苔本身具有一種厚重的質感,其色雖濃翠,卻不綺艷,加以苔本身所給予人的時間之聯想,所以在文學上,任何一個名詞,只要冠以“苔”字,立刻能造成蒼涼悲寂的效果,如“苔階”、“苔砌”、“苔徑”、“苔井”、“苔泉”、“苔池”等。而當你面對京都的苔庭時,這蒼涼悲寂的情調就更具體的呈現在眼前了。  談到苔庭,任何到過京都的人都會聯想到西芳寺,就因為這里的苔最出色,故又名“苔寺”。其實,許多人僅知苔寺之名,反不知西芳寺為其原名。西芳寺本為佛教凈土宗寺院,其庭于十四世紀中葉,由當時名作庭家夢窗國師創作。當時的庭園大概是枯山水形式的,后因一次大水,沖毀原庭,而今只有山腰一區高地上的枯山水部分,保留著夢窗國師的手筆,其余較低區域,則為后人繼作者。這個庭園立于西芳寺川畔,嵐山與松尾山之麓,地形富于高低自然之變化。園中除上部夢窗國師的一區枯山水外,其余皆為池泉式庭園,以心形的“黃金池”為中心,有石徑,小橋及花木竹林。而無論枯山水與池泉,皆沒于厚厚的青苔里。據云,此寺之苔種類多達四十余種。六世紀來,這些形狀各異,色澤不同的青苔,一任其自然衍生,故無論池沼之邊,台級之上,橋畔,徑間,甚至石塊上,樹枝上,都蔓衍著青苔,絨絨密密,如氈似錦,在那濃濃的青苔間,不知隱藏著多少興亡盛衰的故事!西芳寺即以此遍地的苔聞名遐邇。又由于作庭歷史悠久,園中古木參天,花卉豐富,故四季皆可觀。尤其當楓葉轉紅之秋,與白雪覆地之冬,景致最堪欣賞,是游客最多的時節。  比西芳寺規模較小,而同樣以苔庭著名者有只王寺。這是一所尼庵,為平清盛失寵的侍女只王度其余生之處。寺內除只王、其母、其妹等三人之墓外,另有近代京都名妓照葉(后落發為智照尼)之墳。僅此四處紅顏遺冢,已足令人感慨悲悼,更何況寺前一片苔庭,與庭上密植的楓樹!當其秋去葉落之時,此庭特別珍愛紅葉,不予掃除,任其覆蓋苔上,翠紅參差,斑斑斕斕,夕陽殘暉之下,特別有一種凄艷的情調,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難忘。  其實,苔庭并不限于西芳寺及只王寺,京都大小名庭,就記憶所及,隨便舉例就有天龍寺、桂離宮、孤篷庵、聚光院、大仙院、金閣寺、銀閣寺等,莫不以青苔之美增加庭園幽玄凝重的氣氛。甚至于一般茶道庭園,以及民間里院,也都隨處可見苔痕斑駁,京都人雅愛青苔之情形,由此可以想見了。青苔雖能自然衍生,但是踐踏則枯死,所以美麗的苔庭,與枯山水庭園同樣,都是屬于視覺的庭園,卻不便身臨其境的。  寫日本之庭園,如果不提及山的借景,可能是一大疏忽。因為無論是枯山水,或池泉式庭園,日本人作庭的態度是藝術創作,所以最高的境界在求其完美。但是庭園再大,總有囿限。若欲突破此限制,則需假借于大自然之背景,才能使有限之庭園畫面,呈現無限之偉大景象。京都東北有比睿山、如意岳,及包括南禪、華頂的東山三十六峰;北有衣笠、御室;西有嵯峨、嵐山、松尾、山崎等山,三面受群山包圍。錦繡山河,該是作庭家夢寐以求的環境,此間名庭名園如此之多,誠良有以也。  京都的庭園,利用三面高山者雖多,然而最能發揮借景效果的,該首推圓通寺庭園吧。圓通寺為十七世紀后水尾天皇之離宮,位于大悲山,占地不大,房屋建筑亦十分簡單,然而卻因其庭園風景而著稱。坐在該寺院的長廊上,眼前是一片橫長方形苔庭,院中除三數組白石和楓樹若干株外,更無他物。絨絨厚厚的青苔生滿全庭,隨地面自然的起伏而凹凸,產生柔和的光影明暗,似有旋律隱藏在那翠一色之中。當其月色朦朧之下,則看似蕩漾的綠波,園隅靜伏的白石,又如神話里的龍女出浴,庭中散發出妖異的氣氛,誘人遐思。此庭坐落于大悲山之頂,庭之周圍不設石垣,卻以密植各色茶花而修剪整齊之樹叢為墻,故春天花開際,朵朵茶花點綴其間,有如巨大的花環擁抱翠庭,平添無限明媚。樹叢之外,是大悲山的斜坡,可以看見老松七八棵,直立庭外。由于樹叢設在山崖,居高望遠,除高大的松樹外,其余較矮的樹木都變成林海一片,消失在視界之外,極目處是對面遠方的比睿山。比睿山是日本關西名山之一,以其為佛教天台宗之發源地,成為觀光之勝地。然而當你遠眺的(www.lz13.cn)時候,山本身的美姿,卻將更深地吸引人。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陰晴朝夕,它永遠有可觀的面目,人間果真有“山氣日夕佳”的景致,比睿山亦可當之無愧了。圓通寺的風景因其特殊的環境,可分為三部分:近景為由青苔、枯石與楓樹組成的庭園,界限設在茶花樹垣;中景為樹垣以外至比睿山麓的一片林海;遠景則是雄偉的比睿山,而最妙處在那樹垣外幾棵矗立的老松枝干,分布均衡,將中景與遠景分割成七八面,形成一幅自然的大屏風,使原本秀美的風景,因此嵌入此屏風之中,而更增加幾許東方的藝術美。據云后水尾天皇深愛此庭風景,后雖因山高取水不便。而另營修學院離宮,然而晚年仍眷戀此間,頻頻駕幸觀賞,日本人遂以“王者之庭”稱謂,贈此庭園。  圓通寺的庭園本身并不大,卻因借景而造成偉大的景象,然而其庭本身是拒人的,純屬供觀覽者。同為借山景之庭園,而可以回游逍遙者有修學院離宮之庭園。此園設在高野川之東,比睿山云母坂之西麓,總面積約二十七萬平方公尺,地勢高低,富于自然的變化。分為下茶屋,中茶屋及上茶屋三部分庭園,下與中在平地,而上茶屋庭園在海拔約二百公尺之阜上,背控比睿山,面臨松崎諸山峰,登高眺望,近景之池澤,林木,與中景之田園風光,盡在腳下,獨有綿延的山脈橫臥遠處。日本的庭園絕大多數帶有精巧的藝術氣息,修學院離宮的庭園卻能融合藝術美與自然美,故意保留未經鑿造之樸野趣味。這個特色最顯見于連結三茶屋庭園的畦道,及道旁的田園風光。秋天走在那條最平凡的泥路上,呼吸田野間帶著濃郁稻香的空氣,或薄暮時分,佇立道旁,眺望曖曖人村,依依里煙,和遠方起伏的山脈,你會真正身心舒暢,體會和平悠閑的情調。如果庭有庭譜,這一片美景,該是譜外最珍貴的一頁了。該園的天然風格,亦見于那一大片蓊蓊郁郁的原始林木。一入園中,你就會有被樹林包圍的感覺,近方遠方,高地低地,無處不是樹,無樹不高大。林蔭深邃,增添了庭園的幽靜,枝葉茂密,壯大了庭園的氣派,馮延巳詞“庭院深深深幾許”正是此園最恰切生動的寫照。  事實上,此間許多著名的庭園都各有其借景,例如銀閣寺庭園之借北山,桂離宮庭園之借嵐山,知恩院庭園之借華頂山,大德寺本坊方丈庭之借比睿山及其附近諸山峰等,不勝枚舉。只因京都處于群山包圍之盆地,故僅需舉首之勞,山姿永遠呈現眼前,任你飽覽。每一座山從不同的角度看,又有不同的風貌,而當它們和庭園景致配合時,上帝的杰作遂與人間的杰作契合,奇景便展現與人間了。 林文月作品_林文月散文集 林文月:在台大的日子 林文月:《陽光下讀詩》分頁:123

讓生命站立成樹  人到中年,“四十而惑,惑而不解”。這個世界,這場人生,遠不是我曾被告知,我原以為的樣子。究竟何為“道”?何為“義”?無神論者的悲哀,就在于有一天你發現,你之所“信”并不可信。于是我開始尋找“信”,尋找救贖。  冥冥中就是有注定。從我讀書時在塔爾寺雙手合十,那些身著深紅色袈裟,有著深紅膚色的喇嘛,帶著一種虔誠的圣潔和安寧靜穆,不染塵埃,就讓年輕的我震撼感動,為他們的“信”而神往。然后,冥冥中,西藏又成了我心靈的故鄉。當我終于游走過藏南藏北,那些瑪尼堆,那些經幡,那些朝圣的信眾,總仿佛是一種召喚,讓我覺得總有一天,我會回家。  然后,我遇見了依瑪桑督活佛,還是那種深紅的袈裟,深紅的膚色,帶著高原的陽光空氣,藍天白云。從活佛身上那種熟悉的堅定而安祥的神情,一樣的慈悲和靜穆,我知道,這,就是了。終于,佛找到了我,我找到了佛。那只迷路的老羊,遇見光了。我順從虔誠地跪拜依瑪桑督活佛,活佛給我祝福灌頂,從此,我佛進駐我心,重新給我佛的眼佛的心,我的心有了歸依。  依瑪桑督活佛成了我的師傅。每年,他都會山長水遠地來看望他的信徒兩次,為我們膜頂祝福。每次我最軟弱的時候,就會祈求師傅給我力量,畫像上的師傅,總是用他堅定的眼神望著我,讓我得到支持,讓我重得安寧。活佛的寺院在青海玉樹。從那以后,玉樹成了我念念神往的去處,我總是在叨念,我要去玉樹,我要去玉樹。我們約了暑假一起去看師傅。  那晚打開電視機,驚見玉樹滿目瘡痍。又大地震了!玉樹埋在了瓦礫堆里,80%的建筑倒塌。(人生感悟 www.lz13.cn)我的心一下被揪住,燃香祈禱,哀傷著急。還有師傅呢,師傅怎樣了??好容易找到身處香港的師妹,誰知師妹淡定地說,師傅肯定沒事的。還給了我師傅的電話號碼。電話的那頭,一聲“扎西德勒!”真的是師傅慈祥的問候。我不能控制地哭哭叨叨:師傅,你沒事啊,我嚇死了,我急死了!沒事就好,菩薩保佑!扎西德勒。  菩薩保佑著師傅。但玉樹兩千多條生命被死亡奪去,一萬多人受傷,幾萬人失去了家園。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印證和輪回?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還是人類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因果?  幸而又看到四方的救助和八方的援持。讓“生命站立成樹”!在這個孤零零的星球,我們必須守望相助。  玉樹,和你在一起。分頁:123

葉圣陶:駕長  白木船上的駕長就等于輪船上的大副,他掌著舵。  一個晚上,我們船上的駕長喝醉了,他年紀快五十,喝醉了就嘮嘮叨叨有說不完的話。那天船歇在云陽,第二天要過好幾個灘,他說推橈子的不肯賣力,前幾天過灘,船在水面打了個轉,這不是好耍的。他說性命是各人的,他負不了這個責。當時就有個推橈子的頂他,“‘行船千里,掌舵一人,’你舵沒有把穩,叫我們推橫橈的怎么辦!”  在大家看來,駕長是船上頂重要的人物。我們雇木船的時候,耽心到船身牢實本牢實。船老板說:“船不要緊,人要緊。只要請的人對頭,再爛的船也能搞下去。”他說的“人”大一半兒指的駕長。船從碼頭開出,船老板就把他的一份財產全部交給駕長了,要是他跟著船下去,連他的性命也交給了駕長。乘客們呢?得空跟駕長聊幾句,晚上請他喝幾杯大曲。“巴望他好好兒把我們送回去,好好兒把我們送回去吧。”  舵在后艙,一船的伙計就只有駕長在后艙做活路。我們見著駕長的時候最多,對于駕長做的活路比較熟悉。一清早,我們聽駕長爬過官艙的頂篷到后艙的頂篷,一手把后艙的一張頂篷揭起,一片亮就透進艙來。我們看他把后艙的頂篷全收了,拿起那塊長長的蹬板擱在兩邊艙壁上,一腳蹬上去,手把住舵。于是前面的橈夫就下篙子,船撐開了。  駕長那么高高的站在蹬板上,頭露出在頂篷外,舵把子捏在手里,眼睛望著前面。我們覺得這條船仿佛是一匹馬,一匹能夠隨意馳騁的馬,而駕長是騎手。你要說這是個很美的比喻吧?可是,他掌著舵只是做活路,沒有大野馳馬的豪興。我們同行有兩條船,兩條船上的駕長都喝酒。我們船上的年紀大多了,力氣差些,到灘上,他多半在蹬板上跺腳,連聲喊:“扳重點!扳重點!……就跟搔癢一樣!”有一回,舵把子打手里滑脫了,虧得旁邊幾個乘客幫他扳住。他重新抓住舵把子的時候,笑了笑說:“好幾(www.lz13.cn)個百斤重呢。不是說著耍的。”另一條船上的年輕人什么時候都喝酒,他夸張的擺給我們聽:“不喝酒可有點兒害怕呢。腳底下水那么兇,不說假的,你們看到就站不住。喝點酒,要放心些。”我們的駕長就不然,做活路的時候他決不喝酒。這不是說他比那年輕人膽大,對于可怕的水他們兩個抱著不同的害怕態度。  木船上禁忌很多,好些話不能說。偏偏那些話關于航行的多,我們時常會不知不覺的說出來。推橈子的聽見了,會朝我們說:“說不得,說不得。”駕長聽見了,會老大的不高興,好象我們故意在跟他搗蛋。是的,人家把性命財產交給了他,他把這個責任跟他自己的性命一半兒交給了“經驗”,還有一半兒呢,不知道交給什么,也許就是交給那些禁忌吧。船上的伙計們說:“船開動了頭,就不消問哪天到哪里。這是天的事,你還做得到主啊?”  川江的水兇,水太急的地方,單憑一把舵轉不過彎來。所以船頭上還有一根梢子,在要緊時候好幫幫舵的忙。扳梢子的大家也把他叫做駕長。到灘上,他總站在船頭比手勢,給掌舵的指明水路,好像是輪船上的領江。他拿的工錢跟掌舵的一樣。  刊于《消息半周刊》4期(1946年4月18日),署名葉圣陶;1981年10月14日修改。 葉圣陶作品_葉圣陶散文集 葉圣陶:藕與莼菜 葉圣陶:客語分頁:123

ACC711CEV55CE


掌紋辨識產業節稅方式
台中大里家族稅務及傳承規劃 醫藥流通產業節稅方式 什麼時候要財務簽證?

arrow
arrow

    j86urbq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